1、组织开展“我为家乡发展献一计”主题活动。充分发挥流动团员眼界宽★★、人脉广★★★、路子活等优势★,通过“直播★★★”“云视频★★”等形式邀请流动团员中的“能人”分享★★“务工路”★★★、畅谈“致富经”,打造线上线下同步开展★★★、互融互通的“互联网+主题团日★”★★。截至目前,高楼乡流动团员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103条★,合理化建议85条,为高楼乡招商引资、招才引智贡献青春力量★。
2、建立流动团员双向服务机制。实行“1+N”结对联系机制,每村设1名流动团员联络员★★,点对点联系本村流动团员★,将每月10日、25日确定为定期随访日,通过电话、微信★★、走访等方式与流动团员进行沟通★★★,帮助解决学习、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。同时与团员流出地、流入地实行信息互通★★,梳理制定《流出地和流入地团组织职责》《流动团员职责》两张清单★★,及时通报两地流动团员的情况,建立起流出地和流入地密切配合、有机衔接的双向服务机制★。
为切实解决流动团员流向难掌握、培育难组织★★★、作用难发挥等问题★★★,微山县高楼乡团委结合实际探索实施了流动团员“三建两献一争创”教育管理机制★,相关做法被《中国共青团》杂志、《大众新闻》等媒体报道,并在团中央团员队伍建设“揭榜挂帅”探索创新项目交流分享会上作典型发言。
(二)湖上★★★“流动志愿服务”船,为流动团员传递温暖。为满足志愿服务现实需求,高楼乡团委坚持从湖区实际出发,打造高楼乡团委流动服务船,成立高楼乡流动志愿服务队。一方面以服务流动团员为宗旨★★★,到家门、到码头★★、到船头为湖区流动团员在理论学习、卫生医疗★★、文化体育等方面提供服务★,今年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70余次★。另一方面,积极动员流入团员加入志愿服务队,参与到湖区治理、环境保护等行动中来,有效激发了团员热情,进一步凝聚了流动团员的青年力量★★★。
3、建立流动团员定期回归机制。明确每年“五四”青年节为回归日,组织流动团员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的形式共过青年★“集体生日”。利用春节、中秋等返乡节点,邀请老党员★★、团干部★★★、本地青年典型等为流动团员上团课,采取召开座谈会、个别谈心等方式★★★,通报家乡建设情况,免费为流动团员提供法律维权、困难救助等服务,进一步加强流动团员的组织★★“归属感★”★★★。
(一)湖上★★“青年夜校”,为流动团员释压补钙★★。立足湖区实际,在高楼乡“青年之家”开办湖上“青年夜校”。针对流动团员时间难固定的问题,湖上★★“青年夜校”在课程安排上更为灵活,设置“固定课程+动态课程★”★,在五一★、十一等人员集中时间开设固定课程,其余时间通过“团员点单,团团服务”的方式灵活开课。目前已开设★★★“健身操课”“美妆课”等12类课程★★,累计覆盖团员青年260人次★★★。
1、建立流动团员动态管理机制。一是通过走访了解、电话联络、发放《致流动团员的一封信》等方式,分区域★★、分行业开展“拉网式★”摸底排查,目前,38名流动团员已全部登记在册。二是针对入册团员,按照★“一人一档,一村一册”实行清单式管理,采取★★★“平时收集、集中采集、按月汇总★、季度更新”的模式★,做到流动团员基本信息★★★、流动时间★、流动地点、流动方式、从事职业、联系方式“六个掌握★★★”。三是将流动团员思想状况★★、参加“三会两制一课”等情况纳入纪实台账中,实时掌握流动团员教育管理动态★★。实现一本台账,六个掌握★,动态管理★★,纪实服务。
微山县高楼乡地处苏、鲁两省结合部★★,南北狭长60公里,周边与21处乡镇、农场接壤,现有团支部19个,团员391人★★,流动团支部有流动团员38人★★★。由于地处微山湖腹地又是省际边界地区★,从事水上运输★★、外出捕捞的流动团员和异地居住的流动团员较多,出现了团干部力量薄弱★、团组织建设弱化、团员作用难发挥等问题。2023年底★★★,团中央开展了“揭榜挂帅”项目活动,微山县高楼乡团委承接“流动团员教育管理的细化措施及实践”课题,全面总结前期相关探索经验、整合工作力量、完善制度体系、创新实践路径★,探索推进流动团员“三建两献一争创”教育管理机制★★,努力实现流动团员在千里运河之上、万顷微湖中“离家”不“离团★”。、
为进一步增强团员队伍建设★★★,高楼乡团委结合本地流动团员队伍特点,坚持榜样引领、示范带动,采取务实举措助力团员青年在家乡建设中当先锋、作表率。一是制定事项清单,聚焦基本要求★★、作用发挥★★★、违纪扣分、一票否决等4大积分类别,列出流动团员量化积分事项22个★★★。二是开展常态化评价★★,结合团员评议工作制定积分标准,按照“一月一评比、一季一奖励、一年一表彰★”的方式★★,开展流动团员争创“流动团员流动星”活动★。三是设立★★★“流动团员明星榜★★”,分设★“创业致富星”“反哺家乡星★★★”“爱心帮带星★”,引导流动团员带头利用在外工作获得的资金★、技术、信息等优势★,为家乡建设搭线牵桥★★。例如★★:流动团员朱华斌通过拍摄微视频、发表文章对高楼乡农业、文化★★、旅游等产业进行宣传,多次在大众日报客户端等省级媒体发表,展示出高楼乡农业强★★★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鲜活场景★,为高楼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,在2023年度“流动团员明星榜★”评比中获得“反哺家乡星”荣誉称号。
(三)湖上★★★“流动团员之家★★★”,为流动团员安家筑巢。在流动团员人数较集中的渭河村★★★,打造湖上流动团员之家,流动团员之家配备休闲桌椅、雨伞、充电器和急救箱等各类便民设施★★★,摆放各种青年阅读书籍,为流动团员提供组织关系接转★★★、出具团员证明、医疗卫生等暖心服务。依托湖上流动团员之家,开设湖产品电商培训★★、直播带货等新兴产业培训课程★★★,吸引流动团员返乡★★★“筑巢★★”★★。
2、组织开展“立足岗位做贡献”主题活动。根据工作性质★、技术特长、个人意愿等情况,把流动团员分为技术型、劳力型、创业型、管理型4类,引导流动团员亮出身份,认领志愿服务岗位,开展理论宣讲、交通引导★、文明创建★★、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★。目前,全乡38名流动团员认领“团员示范岗”43个★★,其中5名团员★“双岗双责★★★”。
通过探索流动团员教育管理的细化措施及实践,高楼乡广大流动团员的组织归属感和家乡情怀日益浓厚,流动团员管理教育工作取得成效★★★。综合高楼乡试点经验,团微山县委坚持以点带面★★,全面推广,启动了“微★”燕归巢,★★“山★★★”水同行—流动团员集中服务月活动,即开展“八个一★★”活动(组织一次流动团员★★“大排查”、优化一批流动团员团支部、建立一批流动团员服务站★★★、开展一次流动团员走访慰问活动、召开一场流动团员座谈交流会★、成立一支流动团员志愿服务队、设立一批流动团员模范先锋岗★★、开展一系列流动团员凝心聚力活动),让全县流动团员流入变融入★★★,流出不流失,时时受教育,发展有平台。